十年一遇的山火、五十年一遇的高温、百年一遇的洪水……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粮食将减产50%,多达75%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作为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独家咨询合作伙伴,BCG深知扭转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因此长期深耕碳中和领域,持续推进研究并积累实践经验。BCG将自身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察和实战经验汇集成册,重磅推出新书《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
- BCG中国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扛鼎之作
- 聚焦7大行业
- 荟萃900个案例实践
- 精选24个典型案例
深入浅出地全面讲解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国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中国碳中和路线图,希望帮助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碳中和。
BCG大咖谈系列专访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观大势谋全局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中国区主席廖天舒女士和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女士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总结中国碳中和之路面临的几大挑战与机遇,并浅谈企业低碳模式发展。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通用指引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负责人、《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主创作者陈白平先生指出,这本新书将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出发,聚焦七大行业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总结分享领先行业经验,为各行业的碳中和转型出谋划策。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汽车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工业品专项中国区负责人许刚博士对新能源汽车在“脱碳战”中扮演的角色等话题做出了精彩解读。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重工业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葛磊先生以重工业行业中的工程机械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市场碳中和驱动力的同时也指出了未来可以重点转型的两个赛道。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建筑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气候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国联席负责人周园女士,分享了中国建筑行业面临的减碳三个主要痛点,以及建筑企业低碳发展的“加减法”。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消费品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合伙人,BCG消费者领域专项中国区负责人杨立女士,分享了碳中和对消费品企业的战略意义、碳中和转型起步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的三个要点。
Video
2021年12月7日
碳中和‧高科技
在BCG大咖谈系列专访——碳中和篇章中,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科技、媒体和通信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王欣先生,介绍了高科技行业自身及外部两方面的减排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两大解决方向。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金融市场投融资的支持、各行各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本书重点从企业的视角讨论如何实现碳中和,提炼出企业低碳发展的通用“六步”。

明确价值导向
将低碳发展根植于企业核心价值,引导企业战略决策

制定目标和实施路径
推动碳排放基线盘查,明确减碳目标,识别减碳抓手,设定减碳路径

调动内外部资源
协调内部和外部生态系统资源,推动减排能力的构建

洞察机遇和风险
根据各种升温情景,推演出企业的大致定位并量化经济损失

推动减排与发展共进
将减排路径融入企业战略

披露碳中和目标和进展
及时向大众、投资者、监管部门披露相关信息,建立企业绿色形象
购书链接
推荐阅读

Article
2021年7月27日
此次BCG与联合全球契约组织联合撰写的报告主要关注企业在制定碳中和路线图时的三大环节、六大基础设施行业、九大具有普适性的重点碳中和举措和九大气候技术投资方向。

Article
2021年7月19日
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无论是实现自身碳中和,还是赋能碳中和,中国互联网与高科技企业都注定躬身入局。

Article
2021年7月8日
在推进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电力行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白皮书对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深度剖析,并对电力能源结构进行了情景展望。

Article
2020年10月21日
BCG《中国气候路径报告》将中国于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的减碳目标层层拆解,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减排路径。

Article
2020年6月10日
全球ESG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当前中国ESG投资处于萌芽状态。展望未来,ESG投资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方、资金方和资本市场的共同驱动,以及技术、社会影响等手段的助力。